哲學人生筆記 -《古典》
人心不古,究竟指涉的是什麼?人心,不是越新越好嗎?常聽聞《七老八十》的《老人家》,上氣不接下氣地說:"心律不整";而《十五少年》悶著頭,有搭没理地:"心情不好"。
至於中熟年的大叔或大嬸,唉聲歎氣地:"心事不通"。人生,不如意事十之八九;人心古今同理,當代人有當下的問題,古人的千古憂心已成歷史。
記得,人類首次登月時,堪稱世界大事,我看著電視轉播,講給老祖母知道。老人家,無論如何也不相信地說:"没有天梯可以爬上月亮"。我指著畫面中的太空人《阿姆斯壯》;他正説出經典名言:"個人的一小步,人類的一大步!"。壯哉!
只是,老祖母又説:"他跌下來,會掉到那裡去?"。只記得,我沒轉過頭腦地説:"跌回美國啊!";老祖母很困惑:"米國,???...,都種稻仔,是否?!"。老人與孫子,半斤八兩地對話,只堪回憶了。
不同時代的人,生活經驗不相同,認知世界的範圍,或世界觀也不同。老人家,七老八十以上,有時睿智,有時返老還童,是很逗趣的!陪伴長輩終老的過程,年輕世代,也可以從中理解生命的無奈與掙扎而成為自己的人生智慧。
同樣地,傳授晚輩成長的經驗,也需要耐心,知無不言而尊重自決和鼓勵承擔責任的勇氣。成人教育,其實就是回到古典,養成自己有穩重愛智的風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