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故事筆記 -《熱島胎記》



節氣「小暑」在前,氣溫已高到像火爐近身一樣,讓人受不了。室內冷氣是人為的空調降溫,不符合我信仰的「與自然和協」的主義;那只是將室內的高溫廢氣排放到室外,製造更高溫的「熱島效應」和外部污染。

這種「外部成本」,也是「資本主義」制度下的剝削與壓迫;當有人坐在冷氣房內享受清涼;同時,也有勞力人,正在為冷氣設備的用電,辛苦地開挖、運送煤礦來發電;生態就是如此地惡化下去的。夏天的「冷氣房」與冬天「暖氣房」,都是慾望需求的產物;人的生存條件和身體健康,就是被人類自己的需求摧殘的。

炎炎夏天,為了避暑,學校放暑假了;教育訓練設施的用電需求降低了;卻換了場域,在居家、休閒、娛樂和營業場所,提高了用電的需求量;以致整體的用電尖峰,直逼發電系統的備轉極限;然後,「電源開發」部門,就更理直氣壯地要求興建更多的有污染風險的發電設施;也耗用更多的自然資源,製造更多的人間不公不義;有人吹冷氣,有人吸廢氣。

「清貧節儉」的生活非我所欲,只是用心地保育自然生態,是可以讓人類有更多的生存和發展的選擇。「生存與死亡」,是人類生命的始末;人類為了生存的需求而向死亡鋪路。經濟發展的需求,造就都市的勃興,大量的資源向都市集中;喧鬧、犯罪也隨同群聚;白天是資源需求的高峰,入夜後,華燈初上,慾望需求以其他的面貌出現,似乎,都市是生生不息的。

記得,我曾在思考「死亡」(Sterben)這個人生無從述說的經驗,而找尋適當的理解意象。「死亡」的動詞(sterben) ,有不同的「衍生字」。以哲學的理解,活著的人總認為「死亡」是「他者」;自己不曾有經驗;也就是不願相信,「死亡」是每一個活著的人,正在前進的目標。

當我讀到德國哲學家「海德格爾」的「存在哲學」,體悟到他的名言,「人生是向著死亡的存在」時;既然如此, sterben這個動詞被衍生為描述場景氣氛的形容詞,在時間的連續狀態中,可以用在何種存在狀態?字形應該如何衍生?

終於,在一個寒冷的年底寒假週末,我自己一個「異鄉人」,走在大雪紛飛而死寂的街道上;當時,有一種意外的孤獨感受。在平常的日子,學生熙來攘往的大學域,在那個時刻,「主教堂」高聳的鐘樓也似乎陷入絕響了。腦海的思緒中,我閃過一個意象,「死寂了!」,物種滅絕之後的寂靜,應該就是如此這般!

“sterben” 這個動詞單字,可以有不同的前綴字,以敘述不同的死亡意象。其中加了前綴字”aus“的”aussterben”,用來形容城市「人去樓空」的那種「死寂的」場景,太貼切了!

這般情景,正是許多人也有過的存在經驗;就像一座都市,在政治的需求下,集中大多數的資源,以建設各類設施;除了造成城鄉資源分配的巨大落差外,到了較長的假期,人口外遊或返鄉;那時候的城市氣氛,就是aussterben,一片死寂。都市的冷熱,也有時間的季節印記。

帶著慾望需求而生的都市,高溫不退的「熱島效應」,戶外活動被迫暫停了,”aussterben” 這個字,是都市已不宜人居,走向沒落的胎記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