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學海麟光》
寫「筆記式」的「小品文」,是我個人實踐「學問」的自我策勵。自學生時代,我就養成讀書、思考和寫作三合一的習慣;我不以為苦,也樂在其中。
經年累月,積少成多,有時回顧,閱讀自己寫過的各類筆記文章;閱讀中,好像在自言自語;這種獨白習慣,在我的園藝生活中,也常有自說自話;對植栽的表現,不吝給予鼓勵。
人是時間的產物;對空間意象的理解,站在鏡子前,可以看見自己的「此在」(Dasein);感覺不到自己的過去和未來。但是,回顧自己寫出來的筆記文章,卻可以發現,自己在時間(Zeit)的「存在」(Sein)裡,學問的途徑。
有這種將時間的「存在」(Sein)和空間的「此在」(Dasein),加以合成的感情,我也就比較能理解德國哲人《海德格爾》,在寫出偉大的名著「存在與時間」前的思想與「此在」的專注。
他曾任教於「馬堡大學」,據當時的學生回憶;老師在課堂上,經常逕自走到窗戶前,看著窗外自言自語;學生知道,老師正在自己的世界裡「存在」。這種情形是「學問人生」裡的「人生學問」。
「學問」,在不流於人言亦言,要堅持獨立之思想和自由之學問,這才是讀書人的自由。讀書是快樂的;寫作是幸福的。讀書與寫作的互動,正是學問的途徑;人生來到初老,學海依然無涯,一筆勇往獨行,激起微言麟光。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