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小事筆記 -《國家破產的啓示》
希臘的「國債問題」已經紛擾國際金融市場多年了,也顯示「歐盟」和「歐元」有致命的要害。每天晚上九點,我經常收看德國電視台的新聞報導;總是少不了「國債問題」的相關新聞。「歐盟」和「歐元」的問題不少!天佑歐洲!
德國,是希臘的最大債主;希臘人對於德國的紓困,似乎不太領情,不乏怨憎交織的情結。希臘人,似乎認為,德國有虧欠希臘;還牽引出戰爭侵略的歷史問題。如今,同屬「歐盟」和「歐元區」的成員國,就更牽扯出複雜的「歐洲統合」的前途問題。
「歐洲統合」是德國的「要害」;「歐盟」的成立,讓統一後的德國有大國身份的國際舞台;也就是代表「歐盟」的「發言權」;甚至,在對「伊朗核問題」的談判中,列為「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 + 1」的談判代表。
以「戰敗國」的身份,而能翻身在國際政治舞台上,身為「歐盟」和「歐元區」的主導國是關鍵。因此,「歐盟」和「歐元區」的前途,只許成功,不容失敗。希臘,看到對方的要害,也重新發現自身的戰略價值。
希臘,有古老的文明,是歐洲文明價值的起源之一;又是「東正教」的聖域;希臘,與同為「東正教」信仰的「俄羅斯」,是「教內兄弟」;更是「巴爾幹半島」上,面向「基督教」千年宿敵「伊斯蘭」的前沿。
在軍事戰略上,若對「俄羅斯」欲拒還迎;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」,對於漸成的「新冷戰」形勢,恐怕將有難以承受的戰略失誤。中國的「一帶一路」戰略,和俄羅斯重建「蘇聯帝國」的企圖,都因此不約而同地看上希臘。
德國主導「歐元區」和「歐洲央行」(EZB)的對希臘紓困的方案,有不能說出的政治大國企圖;只能以「支用紀律」的「道德令」約束希臘省吃儉用。只是,「由奢入儉」很難;「地中海」和「愛琴海」的蔚藍天空;甚至讓位在中歐大地的德國人,也普遍地喜愛到希臘旅遊。
這些有利希臘的各項條件,整體地看待,希臘竟能走上「國家破產」的困境,是「歐盟」統合進程中,不可避免的「邊陲化」問題。希臘國家破產的悲劇故事,提供其他國家的啓示就是,缺乏「根植本土」的多元農、工、製造業體系,就難以培養技職體系和技術人才的傳承,也就難以推展到進步的貿易、金融和服務業。
若只寄望於觀光、旅遊,賣風景、美食和心情、氣氛;早晚將淪為「僕人國家」。德國、奧地利和瑞士,都是相反的例子;可稱為「主人國家」。本國,都有優美的湖光山色和豐富多元的文化;但是,更重要地,在於自身擁有優異的多元產業和技職體系,也重視技術人才的傳承;創新科技產業、貿易、金融和服務業也就水到渠成。
財政的失敗,只是產業發展不足和偏頗的後果。日本和德國的經濟,能在戰敗後迅速地復興,與傳統上重視工藝技職的傳承有關;重視技術基礎,就會養成求真踏實、重視研發創新的態度。一技在手,技留民間;國家,又怎會「破產」呢?國家的發展,需要有效的領導和前瞻的戰略思想。人民,自己怎麼想?
相關文章: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悲劇的誕生」-希臘神話故事隱喻的現實感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