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古道》
街道以偉人命名,以紀念偉人和與用路人長相左右。在歐洲,廣場的命名,大多與歷史上的偉大帝王有關;巷道和學校的命名,大多和文化上的歷史偉人有關。
公共場所的命名,反映這個社會去政治化和思想開放的程度,也反映文化心靈的浸潤程度。
政治上的權力者,被留名在街道上或廣場上,是供祭祀的神袓牌。生前掌權;生後政治上的徒子徒孫唯恐被去勢和法統被顛覆,於是權力者的名字加上銅像遍地皆是。
空間就是權力;台灣解嚴近一個世代了,每到重大選舉,就有法統符號和唱本出現;政治老人像僵屍一樣集合,大老、某公,老劇本又從床頭櫃被拿出來唱。
正如以權力者命名街道和廣場一樣,令人反感;七老八十的政治老傢伙又出來造神,毫無朝氣。甚至連《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》,三千年前的古老封建隱喻也出現了。
時代精神需要更新,但是擁抱過去,絶對無法開創未來。路在那裡了,若不向前踏出一步,永遠不知道,自己可以走多遠?
我喜愛街道漫步和採景;以前在國外求學,大學城有《哲人之道》;走在小道上,發人省思。真希望,自己是生活在沒有法統的社會。現在不是民主共和的時代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