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比而不周》


又到選舉季節,得票多者勝出。如何得到最多的選民支持?時下最常見者,是呼喚群體要"團結"。似乎,客觀上存在一個自行其是的群體,內部互爭長短,"不團結"就無所作為。

但是社會上仍然有許多游移者或疏離者,何來"團結"?更何况,團結有主體和客體之別;誰是"被團結"的對象?

勝敗的關鍵,真的是"團結"嗎?呼喚"團結",那是認知上的錯覺;群體缺乏共同的價值信仰,没有核心的理想,就是散眾一群而已。如何團結?

人,為何成群?而被視為"人群";那是人性使然,生物本能而有相同的習性,却是思想和利益各不相同。

社會上常見的人性現象,在於"不患寡而患不均";於是人性有好比較的習性;競争或鬥爭,各展所長,而難以合作。

在世俗的見解分類中,以"君子"和"小人"作為兩種人格對比;若爭勝不可免,則理想的勝出是"君子之爭",以彰顯君子"和而不同"的人格特質。

"小人之争"是另一種典型,特徵就是"比而不周";也就是"小人依於利"而不團結。

當群體成員常自嘆"不團結"時,是在自述自己所屬的群體,是一群"小人之眾"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