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兄弟會」》



德國「萊比錫大學」有一項對家中子女特質的研究,結論指出:"老大聰明,老么健康"。至於排行在大小之中的子女的特質,報導的結論中沒有突顯;似乎只能承上啓下,自己的特質自己「救」;想聰明或要健康,就自己力求突破。

對這項研究的新聞報導,出現在台灣和中國的兩位「先生」,舉行自稱有歷史意義的「先生會」之後,頗有啓示意義。在「先生會」中,來自中國的「先生」,訴諸「兄弟血緣」之情:"…,我們是打斷骨頭連著心的同胞兄弟,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,…"。

這是感性的訴求;有意思地,兄弟為何打斷骨頭?想必打鬥激烈卻沒打死,只是骨頭斷了。既然是一家人;這一家必然有無從說理的原因,所以兄弟反目,開打了。這一家的子女處理「內部矛盾」,文鬥不足而武鬥決勝。

中國的那位「先生」,承認兄弟互打,成傷殘了,才想到彼此都傷心,也傷了父母的心,丟祖先的臉;看著滿身是血,地上也是血跡斑斑,沖水也洗不掉,才發現「血濃於水」。

生物,有延續「物種」的本能,力求世代相傳;德國哲學家「叔本華」認為:"生命的任務,在於實踐生殖的慾望"。以此立論,同血緣的生物,不會自相殘殺;猛獸如虎,況且「虎毒不食子」,何況是文明人?若有兄弟相殘的世道惡行,必然是爭奪私利,不念兄弟之情。兄弟打殺,老死不相往來,代代相傳,實在是愚昧的行為。

人類,只訴求兄弟的血緣而排斥「非血緣」的不同人群,對於信仰不同價值和宗教的人群,自劃界線而抱持鬥爭的立場,更是自我矮化,未展現包容多元文明的高貴價值,連著心的同胞兄弟,還患了家族特有的「兄弟狹心症」。

樂聖「貝多芬」作曲和偉大的詩人「席勒」作詩「歡樂頌」(An die Freude)的「d小調第九交響曲」大合唱,歌頌禮讚「博愛」;正是期許,世界上的人群有如「兄弟情誼」的「博愛」(Brüderlichkeit / Brüderschaft),超越血緣的自我侷限;這也是源自「法國大革命」所追求的理想:"自由、平等、博愛"。

有權力的「先生」,不必精心策劃跨國「會面」,就有許多偉大的人間志業可以貢獻,在自己國內就可以主動宣佈和進行: "絕不以「非和平」的手段處理任何歧異和爭議,在捍衛人民自由與尊嚴的基礎上,對權力的使用,堅持依法而行,尊重民主的選擇"。

「孔子」,早有智慧的見解:"夫如是,故遠人不服,則修文德以來之,既來之,則安之。"〈論語‧季氏〉。若已有這般自我修持的心胸境界;又何需在有算計謀略的「先生會」上,勉強訴諸「愚兄愚弟」的血緣?

遠觀「先生會」,聽到中國的「先生高見」和台灣的「先生拙見」;總覺得這場「兄弟會」,有如「黑道」的,「大哥」嚇斥「小弟」的做作和排場。還是,一般草民「情人約會」的相見不如懷念,讓人有浪漫淒美的聯想。

相關文章: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大哥小弟》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