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花果山」的人生》


以農為生,園藝作伴,觀察天時,關愛土地;從農作物的價格變化,我幾乎可以總結出經濟形勢的問題。「立冬」前後,我與友人分享農友客戶送我的「佛利檬柑」,一種口感多汁、有芸香,又微酸的高級蜜柑。

友人品柑後,大感意外,譽為極品,實在人生有幸,嚐到高級蜜柑的口福。友人說:「府內拙荊」抱怨香蕉,屢創新高價,買不下手;請迴避香蕉的高價期。友人羨慕猴子愛吃香蕉,如今香蕉的價格昂貴,竟然比人類的伙食高貴。

"人不如猴子"的待遇?這是因為香蕉的生產緊縮。不勝唏噓!我建議友人,若他和「府內拙荊」,「賢伉儷」願意變成「猴子夫妻」;我會找農友,送他香蕉填腹。孰知,友人愛吃香蕉,寧可變身猴子,也不可一日無香蕉。

友人不解:"台灣是「香蕉共和國」,從小吃到大;當兵時,還被強制配合政策,每位小兵,每天奉軍令,要多吃香蕉,以紓解香蕉產量過剩的問題"。

隨即,我致電農友客戶詢問:"農園裡,可還有自產的香蕉,可供應分享;,在台北,有朋友要變身猴子!"。孰知,得到的答覆是:"颱風劫後倒栽,損失慘重,倖存品早被調貨,蕉園已空,這是猴子的劫難"。

「一種猴子,各自表述」;這正是「經濟學」的「供需理論」。往年,尋常的水果,只因為天災而奇貨可居;猴子是福是禍?各有角度。

友人,想變身「花美猴」,也不必了;算他懷才不遇,真是連猴子的身價也水漲船高,拒絕新人入夥。一場玩笑過場,友人以為,平日我也有農友客戶饋贈的自產蔬果,而問我,每日可有吃水果的習慣?因為「醫生」和「營養師」都建議民眾,多吃水果,可以…,?

多年來,我研究「芸香科果樹植物學」和「草本植生素」的功能,用在「動物營養」和「農牧改良」的領域;我是比較傾向德國哲學家「費爾巴哈」(Ludwig Feuerbach)的哲學理解,就是:"人,就是他所吃的食物"(„Der Mensch ist, was er isst“)。

同時,我向友人提示,在近日的「秋冬早餐圖」;「雜樹林」中的「枇杷樹」開花了,招來「大黃蜂」採蜜,是來自上世紀末我佈下的「枇把子」;十年樹木,彼此伴著成長和「初老」;「佛利檬柑」,也結果可食,風味極佳;來自農友分享的苗栽。

另有當季的「時蔬」和「蛋白質」來源的水煮肉片,沾「柚香醬汁」或配「迷迭香料」。這套早餐營養豐富而心血無價,源於「農緣」的自給自足,兼賞花果;也有農友的饋贈,可以分享樂在農作的風趣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