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熱詞與惡詞》
特殊名詞的出現和常用,有時代與環境的背景。德國哲學家《黑格爾》的名言:"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;凡合理的都是存在的"。
國家和社會內部的交往,話語是是"火種";"否認"是引信。最常見到的現象,就是二者相撞,爆發爭議。在當前的台灣社會,"一中"已淪為"惡詞";"賣台"是"熱詞";所有的社會爭議和不同立場的相互仇恨,都源自對這兩個詞的確認和否認。
"一中"是外來的語境,不是出自台灣本土的概念,而且與台灣人民的本土生活經驗無關,却大量浮現在國家和社會的內部交往語彙中。由於出自違背誠信者之口,更充斥欺罔、恐嚇和誤導,而被愈來愈多的人厭棄,成為"惡詞",實屬必然。
當"惡詞"成為咒語,而且來者不善,避之也就唯恐不及了;同時,也剌激"熱詞",也就是"賣台"的出現。
以前述《黑格爾》所説的名言證之,自由自在生活和認同台灣土地的人,為何要接受不懷好意的外來"惡詞"語境的框限和干擾?所以出現反制的防衛本性,是合理的存在。
"惡詞"和"熱詞"的存在,都顯示社會人群的心理健康出問題了;却也提醒人群,應該注意和關心國家和社會的保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