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小事筆記 -《夢想當「公務員」》
同時,台灣現在正為了公職的退休年金改革方案未定,引來各方相關者的爭議和抗爭。在產業界,勞資雙方也為了休假的天數而爭議不休。
問題出在經濟情勢很差;供過於求。若能有一份安穩,有保障的工作;待遇理想,工作時間短,休假多到有剩,各項福利補貼又多又好;退休年金優涺;又有自由和尊嚴;那是在天堂的職業?不,那是國家的公務員職業!
別只另眼相看台灣的公職;德國的年輕人,畢業後,最夢想當公務員服務公職的比例,在最近攀新高,達到抽樣調查人數的近三分之一,約32%;比去年同期增加2%。即使汽車產業界的起用年薪約45,300歐元,也才排行第三名;而公務員的起用年薪約36,600歐元,仍然是最受畢業生歡迎的夢想職業。至於,第二名的行業,是在文化產業,起用年薪約40,000歐元。
這種現象,我的理解,是經穧不景氣,畢業生求職的考慮,主要是先求安穩生存。等經濟景氣熱絡,當公務員的意願,可能就會降下來了;屆時,民營產業界提供的待遇,將比現在更吸引人。
只是,我發現,德國公務員的起薪待遇,换成新台幣,「菜鳥公務員」的月薪約十一萬元,高於台灣「菜鳥公務員」的"芝麻月薪"。然而,在德文語境中,被稱為“公務員”(Beamtentum),是有貶意的,代表行事呆板,不知變通,時間到了,就收攤下班。死老百姓有事急辦,下次請早!
不過,如果以購買力評價和德國多如牛毛的繳税,或社會支出作比較;台灣的生活負擔成本較輕。德國人有教堂税,寵物稅、還有分擔歐盟的支出、聯合國年費,...分攤等不樂支出。
這些"阿里不搭"的支出,台灣人就省下了;而且,還有各國稱羡的,所費不多的「全民健康保險」制度。只是,再好的制度,人民太浪費了,遲早也會倒。各行各業,知足常樂;夠用就好。
相關文章:
F.A.Z. - "Deutschlands Studenten wollen zum Staat 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