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展翅落翅》
天地浩瀚,任鳥飛翔;自由自在是令人嚮往的境界。在各類生物中,《飛鳥》的生存條件好過《走獸》。
人類,想飛又能飛,却少了翅膀,是萬物之靈的人類的缺憾。我指的,不是《搞飛機》來飛,而是像鳥一樣地,隨時隨地想飛就飛。
人類,希望自己有翅膀,却恐怕招致《人心不足》的異議,於是老虎就成了投射的化身,又蒙上《有口難言》之苦。《如虎添翼》,是人類自己的奢求吧?老虎,可曾作如此的期望?
人類想飛,有翅膀多好!其實如真如此,翅膀反而是累贅;不利於躺下來睡眠,萬一翻身壞了翅膀,豈不是影響飛行安全?
難怪,台灣人的用語中,有《落翅仔》的稱呼。以前,我不能理解,人本來就沒有翅膀,除了《天使》勉強有可愛的短翅,世界上那來的《落翅仔》。
後來,我發現,鳥類因為有翅膀,而必須站立休息,未免太辛苦了。也許,為了這個原因,人類的袓先不只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,而是從會飛行的鳥類進化而成的。翅膀退化而消失了。
有時候,我摸到自己的背部肩骨,總覺得少了些什麼?所以,我大胆假設:人類以《花枝招展》形容盛裝打扮的女人;那也是鳥類進化的殘餘想像。鳥類求偶時,就是展翅各顯風情,像花一樣地盛開。
若打扮過於招摇,引來路人側目,表明了就是要站在那兒《招蜂引蝶》。路人,於是以《落翅仔》稱呼《鶯鶯燕燕》,或者稱 為《流鶯》。這也是合於進化原則的假設。
當然,正在學飛的《幼鳥》,心驚胆跳,就像小孩學走路,大人在旁《打風谅》,説這小子《羽翼未豐》,還沒學會走,就想飛!
我認為,人類和鳥類是遠親;是有跡可尋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