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避暑養眼?》
告別長䄂衣衫,也是季節正式入夏了。炎熱和炎陽意味著身體要注意補水保濕。
台灣的四季,不夠分明;南部甚至還有四季如春,其實很炎熱的《恆春小鎮》。北部,是多雨濕熱的盆地和丘陵氣候。台灣,即使在冬天,有寒流來襲,除了高山地區降雪之外,平地的低温量實在不充足;有些温帶的果樹,在平地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。許多温帶來的植物,多半在夏天被炎熱燒烤的氣候給收拾了。
夏天的炎熱和烘烤,對我的農業服務工作,是很大的考驗,總是帶來活動空間的限制;室外不宜久留,室內的空調冷氣又不符崇尚自然的期望,也容易引起不少人的呼吸道困擾。冷氣空調更會悪化盆地的《熱島效應》;增加排炭量,實在不夠環保。
另外,《愛美仕》男女在冬天積存的熱能和人工合成美的身型,在夏天將無從隱藏,被迫大放送公開地示眾,而製造了視覺的公害。體內器宫部位的填充矽膠物,也可能有《熱脹效應》,不是破裂就是熔化,後果是成了夏天的《變形金鋼》。"自然就是美",説得也是!
從營養和養身的角度來看,《冰淇淋》是不宜多吃的;同理,眼晴是用來搜尋獵物用的,也不宜多攝取暴露的《冰淇淋》;以免精密的視覺器官得了《三高養眼症》。《孔子》説:"非禮勿視",還是有醫學根據的。
人生初老,我的審美,有哲學的視角,但是,在夏天的户外,到處都有《暴露狂》,實在很容易傷害眼睛;無所逃於天地。夏天已至,可怕的季節;有那個地方可以避暑和養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