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人故事筆記 -《三塊半馬克》


德國西部有歷史上有名的《魯爾工業區》,也是上世紀德國富國強兵的寶庫。若僅有此印象,則會錯失對這個《古羅馬帝國》北疆地區人文歷史的體驗。

也就是,這裡不再有灰濛濛的天空了,而是山野古城和《莫塞河》流域,構成了人文薈萃的景觀。大河流域,是文化的母親;孕育文明;《莫塞河》岸的山丘上滿覆蒼翠的葡萄樹,產出有德國特色的《過霜晚收》的《白葡萄酒》,甜度蜜香深得女性酒客的喜愛。

人生中,我初次造訪《莫塞河》流城的德國小城,是為了探訪《大鬍子哲學家》卡爾•馬克思十八歲以前成長的故居而去的。

記得那一年是1989年中國北京天安門《六四屠城》後的深秋,東歐也發生了《非共浪潮》;《共產主義》的歷史實踐,以全面潰敗收場。

我來到了《特里爾》古城;《馬克思》的故居門可羅雀,下午只有我一人参訪。當時,既來之,則安之;只是要收入場費三塊半馬克,我正猶豫是否稍後該用來晚餐填腹。

畢竟,大學生在德國是窮人階級,《馬克思》當年在《柏林大學》求學時期也有捉襟見肘,東挪西用的困窘吧?

只見,收費的《大叔》見我徘徊不前,竟然告訴我,"進來救《馬克思》吧!他在《資本主義》社會被冷落很久了;現在,《社會主義》也垮了。三塊半馬克,請付費吧!"。

那時候,我放下了哲學家的冷静,認為《馬克思》被歷史誤解了,他的《人道主義》思想被極權的野心人物誤用了;他和《恩格思》,都只是想改變世界。

只是,英雄以失敗收場了,竟然要收我三塊半馬克,好吧!我,不就是為了探訪他老人家而來的嗎?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