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如父」》

「父權」社會,權威集中於「如父」的「大人」,當然是「大男人」。在「大男人」之下,都是「小人」;「小男人」、「小女人」,「小女子」、「好小子」、「壞小子」。正如信仰基督宗教,「榮耀歸於上帝」;「罪惡歸於魔鬼」。

從基督宗教的信仰意義出發,我是有感於若干事件,突出了責任歸屬的探討;以及,社會大眾仍有幼兒期的「離乳不全」的殘跡,而表現在言語和行為上的「症候群」。近期,「北捷」系統上的「隨機」殺戮事件;成年的「殺手」上面的「大人」被要求「應負責」。隨後,政商勾結的「地產開發」案的賄賂事件;上面的長官「大人」沒有「先告知」收賄貪官的督導長官。此等意見,竟然先後浮現。

等待「大人」負責和告知,似乎災難就會避免?每個人,都是社會人;除非「未成年」;否別,「大人」何在?呼喚或期待「大人」,只會降低自己的警覺心理和危險意識,又讓自己失去獨立思想和應變能力。被呼喚或期待的「大人」,既會手足無措,又會增強自己的卸責心理和權威意識。

「儒教」社會,一向缺少「成人」,而不缺「大人」。因此,人群始終期待「如父」的身影;到了「七老八十」的「老人家」;依然呼喚現實世界的「如父」;「公民社會」也就難以形成了。歐洲社會,人到了「法定成年」,被鼓勵,也被要求脫離生身家庭,出去獨立生活;彼此的情感,經由信仰共同的「天父」而有交集;精神的歸上帝管;俗世的歸自己管。

童年時代,我曾經見識過,鄰居一位中國「孔孟之邦」來的「老先生」已近七十了,因和父親的年近五十的「小妾」有染,而被他的「老子」,也就是近九十的「老老先生」公開罰跪,自背後施以「家法杖責」十餘下,來真的!還打斷了「老老先生」賴以站立行動的木質拐杖。

多年後,我依然記憶猶存;感佩這對賢父子「老人家」,上了年紀還能氣骨比壯,除了仍有「紅粉餘力」外,火氣和身子骨竟然還耐操。「不是猛龍不過海!」;「男子漢大丈夫」,當如是也!敢作敢當,耐操又耐打;不過,還是得先稱自己的身骨底子。

1989年中國的「天安門民運」和2014年台灣的「太陽花學運」,氣壞許多「老人家」。「如父」的社會,怎能容忍「後生小輩」公然「占領」「老子」的地盤?即使是「如父」的「小妾」,也不許成!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