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倉惶辭太廟》
一群已安享優渥退休待遇的黨國資深權貴,就在黨國末期的倒數日,奉召組成南海遠征軍,登陸太平島;美其名在宣示:"率土之濱,莫非王土"。
問題是,黨國政權多年,渠等昔日人在職位,不宣示主權,却不在其位時,老身已是退休老人而千里奔波,遠赴國境南疆,頂著南國炎陽赤熱,不辭勞苦,所為何來?末日情懷,臨去秋波,"離騷"而已。
宣示主權?對於已駐軍實佔之領土,實無所增益於國家法權之邊際效用,而在不甘黨國政權江山已失,亡於昔日被統治賤視之本土人民;召喚故國太廟祖靈,哭泣江山已失。
此種最後巡視江山僻遠角落,不捨昔日權勢一無所存的依戀情結,正是典型的外來殖民者心態作祟,倉惶辭太廟的心理移情;沒有未來,無心於安身的本土,僅有打包離開,或回歸殘影故國,或避居異國。總之,此地台灣已非久留之地。
外來政權,不是沒有本土化的土斷可能,而是殖民者心態在抗拒,自始即自認高級過客;餘生也將只是可悲的衰老過客,永遠活在往日的故國鄉愁中,那個早已敗亡的江山夢境。
一代江山,一代新人!權貴老人可悲者,不外臨老入花叢,老身已殘敗不堪使用而勉強;或者,臨老出征途;敲鑘打鼓都吃力,何況衝鋒臥倒躲炮火。罷了,如此折騰老身,只為不甘亡國失權於非我族類。最後的到處東摸西碰,留下"中國客"到此一遊的夜郎夢影和令人搖頭嘆息的矯情。
昔日,大英帝國自豪於日不落國,終不敵各地雲湧而起的獨立大勢。大英帝國之末日權貴官僚,不甘長期的佔有盡失,還叼叼不休於殖民功績;却已無任何存在的正當性。
本土民族獨立建國的正當性,正是我輩祖先子孫,世代深根於本土,這就是存在之目的。外來政權的出現,乃是歷史的不幸與無奈的命運,我輩立足與認同本土之人民,已非殖民政權役使的工具。最終,大英帝國的權貴,只能無奈地陸續降下米字旗,收拾行囊,打道回英倫故國。
最近一次的降旗歸國,乃是自"東方明珠"香港的退場儀式,英國威爾斯親王,查理王儲,代表英國女王,在香港退場後,收拾好米字旗,搭上皇家海軍的軍艦西航歸國。
歷史上,外來政權的末日情懷,不約而同地眷戀風塵,即使九十餘歲大帥軍頭也奉召去辭太廟;殘酷的末日夕陽留殘影,沒有明天,也是舊時代的結束。外來黨國的末日荒唐現象,對本土人民,乃是見證:江山開啟自主的新時代;送走外來的黨國幽靈,應驗著:"凡失根者,終於飄向虛無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