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AV禪》


一套以日本「AV女優」,「波多野結衣」小姐的圖像,所發行的「乘車卡」,引來社會上的各自表述。「衛道派」的「道學士」,大概自認站在「道學無敵」的正確高點,展開「舟波攻擊」,波波相繼;「天龍聖國」的「首都」似將失守。

「道學殺人」,是一種哲學上的「現象學」命題,也和「存在主義」的「此在」與「彼在」的選擇有關。「寡婦思春」,「單身買春」,可以嗎?「賣春除罪」、「父權社會」,或「男人沙文」,「同性婚姻」,正確嗎?這些問題都是「文明進程」的「史觀」。兒童無辜,常淪為「道學士」和「神學士」的人質。

人,缺乏「主體」的「自我」認知,只能算是「鸚鵡人」,聽話又學話。美女的圖像,引來的對「出身」和「職業」的考證,再導向不道德的、低賤的價值批判,和男
「物化女人」的指控。圖像,就是圖像;偉人、聖人和先知,或神明圖像,和「AV女優」的圖像,都是一樣的,可以崇拜,也可以慰藉,也可以治療。

誰,沒有過去?誰,不能選擇「自我」的未來?「職業貴賤」,只是「出身貴賤」的「僭語」;歧視是正當的嗎?所以「金鋼經」的「偈示」: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。「伊斯蘭國」(IS國)的「聖戰士」,在佔領地,爆破摧殘人類文化遺址上的圖像;正是在否決其所判定的圖像背後的負面意義;卻另立「自我」所認可的圖像。

圖像,是來自人類遠古時代的圖騰崇拜;而崇拜又源於「自我」內心的「恐懼情結」。一種現象,可以各自想像,認定圖像對「自我」的意義。「自我」的感受,未必是「他者」的感受;對於「自我」所認為的「異端」現象,必須「自我」去啓蒙和化解困惑,這才是「自我」的「主體意義」。

「中國禪宗」史上,有一則的「公案」:

兩個小和尚,見寺外,有幡在飄揚,一個小和尚,自認有開悟,說:"看啊!「是」幡在飄!";另一個小和尚,自認另有開悟,說:"看啊!「是」風
在吹!"。

兩個小和尚,各執己見,而爭吵不休。

老和尚出來,各給當頭棒喝:說:"以上皆非,乃小廝爾等,心在動!"。老和尚,有大智,不言「是」,而以心為「主體」,直觀的「唯心主義」者;至於幡與風,都是「彼在」的「客體」。

「波多野結衣」小姐的圖像問世,引出依然「未成年」的「蒙昧社會」的心智;難怪,「AV」只能「偷看」;男女老少,身障、心障,長官部屬,老師學生,皆宜「偷看」。

較不幸的,被抓到的男女,就是癡漢、癡女;不能見容於「天龍聖國」的大是大非,逼得爺爺好悶,只好跨海投敵去!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