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故事筆記 -《成為大人》
秋天的午後,陽光露出來了,迎著涼風,真是舒服的秋意。北國的紅楓樹、栗子樹和白樺樹應該也正在變色,日夜溫差的明顯變大,植物比我更早地感受秋天來了。
在自己的故鄉故土,多年來,我不知老之將至,只是感受年輕的世代,怎麼都很快地長大了。記得,台灣第一次實行人民《直選總統》那一年出生的嬰兒,至今即將在法律上成年了;明年有些人可以行使總統選舉的初次投票權。
此情此景,喚起我的回憶,"成為大人",究竟是什麼意思?人的啟蒙,表現在什麼機遇的場合,而讓自己的人生和思想有了烙印?
我是從讀禁書開始的;在苦悶的《戒嚴時代》,暗中買禁書,成為書攤販主信任的好客人,主動地暗藏保留和介紹奇怪的禁書給我。因此,不信權威,對威權反感,追求自我的主體意義,成為自信的人生價值。
在任何領域,"老手"常不自覺地流露"非我不可"的傲慢,而成為威權霸凌。現在的孩子普遍早熟,不必等待法律成年,大概就已有了大人未必有的經歷了。顯然地,公民權,甚至我們的政治是晚熟的,或者,是老成的,反動的。
許多老人,老是想佔據戲臺上,唱千年的《鸚鵡老劇本》,打死也不肯下來,非要佔一角,却又未能帶來希望;好像在戲臺上的"老道具";大概只能讓戲臺下的觀眾,好像在觀賞永不謝冪的老戲:"老狗的春天"。
"成為大人",不是只有年紀的成年,還需要接受上門的問題的挑戰,而能展現高貴的價值信仰,讓世人見識到卓越不凡。
現任德國聯邦總理,《梅克爾》女士,在二十餘年前,還只是一位德國統一後首屆聯邦內閣中,來自東德的政治新人,普遍被視為區域和性別平衡的"小女孩";不被許多"老手"看好有一屆內閣的存活率。
但是,歷經風雨,她以溫暖如母的論述和溝通能力,化解國內外的歧見阻力,登上權力的高峰。在近年的歐盟《國債危機》中,她主導紓困方案,使歐盟免於潰散。
在《歐戰》後最大的難民潮登門求救的危機中,她敢為人之不敢,大方地擁抱大量湧至的落難者,彰顯高貴的人道價值,為德國苦澀難言的近代史展現救贖的決心。未來,她應有可能得到名符其實的《諾貝爾和平奬》。
"成為大人",《梅克爾》的從政歷程,足為"政治作為志業"的經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