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年輕」的勝與敗》
年紀的長幼有序,是世道上最牢固的階級;也是歧視的源頭。「敬老尊賢」是社會上的「慣用語」;「老」與「賢」,被相提並論;對「賢」是不公平的;「賢」被作為「老」的獻祭羔羊,是語言內建預設的歧視;尤其對於社會上的年輕賢人,在「長老」之前就先居下風了。
「讓老」,不「讓賢」,讓國家社會顯得老態龍鐘;似乎,百無可用是「年輕」;老少之別,徒長就以年紀壓人。「年輕」,辦事不牢、涉世未深、思慮未深、不夠穩重。社會的偏見,在於假「敬老」之名而「倚老」。所以,老前輩、老資深、老狐狸、老頑固,佔盡社會地位的優勢。
還好,嫩妻美色、青春貌美的女人,在社會上替「年輕」爭回「裡子」;「老夫少妻」讓其他「老了不行」、「老是無能」的「老翁」眼紅;氣壞無奈的「老奶奶」。「姐弟戀」,多浪漫;氣壞不少吃不到鮮肉的「老大姐」。只有在「人肉市場」,年輕新鮮的肉品,才勝過「老氣橫揪」和「人老珠黃」;也只有在公開競爭的市場,「喜新厭舊」才是王道。
「年輕是原罪!」;年輕的學生,對於社會上的「老賊」有「不公不義」、「倚老賣老」的暗黑行為,在涉及價值信仰的思想產品,被摻入虛幻的「神學引導」,而將成為被挾持實驗的「白老鼠」或「飼料雞」時,當然有天賦的抗拒權利,拒絕官僚體系置入「國家神學」的不義行為。
「真理讓人自由!」;真理唯有在哲學人生的思想實踐中才能得到;在追求真理的路上,人是孤單的;擁抱真理的人也是滄桑的;卻有人的尊嚴和自由的心靈。作為人,本身就是目的,不是他人的工具;更重要者,人的尊嚴是不可被侵犯的。
在一個懷舊護老的社會;老頑固、老價值、老秩序構成了無法開創新局的古老結構。法國政治哲學家「托克維勒」的名言:"當過去無從照亮未來,人心如同行走在黑暗中";年輕學生所面對的抗爭高牆,除了無能傲慢的官僚,還有以老為尊的偽善的「神學士」社會。年輕學生的哭泣,雖然是挫折後,有無力感的表現;卻也是最有力的「抗老送終」的武器。古老的下一步,終會告別一切利益的擁有,空手去到那個「老地方」。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