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小事筆記 -《得天獨厚》
《多災多難》是相對於《得天獨厚》的客觀陳述;地球一家,世界上有些地方常年風平浪静,有些地方災難不斷,天災人禍頻傳。世界,是不公平的?!
在歐陸中心,夏天偶而有暴風雨侵襲,樹倒屋損就被視為天大的事;冬天暴風雪冰封,反而習以為常。天災被重視的程度是有地域特色的。
在南亞和東亞,地震和颱風是特產,德國人來台灣或日本遇到一次天災,就可以視為終生難忘;那種遇刼的記憶,類似我在歐陸遇到大雪紛飛多日,積雪深厚,舉步唯艱,氣溫降到攝氏零下26度,就視為此生難忘的烙印。
文明的風景,最怕天災人禍的摧殘;文化資產除了被具體地保護而存在之外,更需要經由人的遊訪欣賞而成為美的印記。
遊訪世界各地,我感受到蔚藍天空和精緻的空間景觀,而體會到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對國土空間的發展理念,是受到大自然條件的影響和制約的。
有些得天獨厚的地方,却少不了人禍;歐洲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世界文化遺產,却曾經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破壞和反人類罪行,實在可惜。
在歷經多次人禍之後,讓《歐洲一家》的《永久和平》的理想浮現,《歐盟》仍在實驗階段,却已經衍生更多新的問題,甚至是新型態的《人道災難》,對成員國的國債紓困,以及不斷湧入的戰亂災民和非法移民,已經成為相救兩難的《人道危機》。
世界,看似不公,深入而現實地去理解,却也没有得天獨厚的地方。世界,多想一想,還是公平的;這是一個問題不斷出現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