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故事筆記 -《女子與子女》


「好」的字首偏旁是「女」與「子」;「漢字」有「會意」的功能;世間的圖像組合,能符合「女」與「子」相配的關係,就是生身親密的母子關係。確實如此,女人懷胎十月含莘如苦,哺乳育幼,牽成長大,所期望為何?兒女相對於母親,應該是親情和法律關係兼俱,不離不棄以致送終。

父與子的關係,除了血源流傳,更有男性氣慨的傳承;前提是,為父的男人自身是足堪為後生典範的。男人的形象是多樣的;此中,能勇於承擔責任,唯恐子女不能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」;又置公益於私利之上者,才是男之典範。

印度有「錫克教」,男人重視兒子的獨當能力,恐為父之自身能力不足,與
見偏習所限,而有「易子而教」的養成教育。父,愛其子女,託之於友人中之傑出者牽成。大樹之下難長成另一棵大樹,正是如此。

子女非長不大,而是父母私見而視為長不大。若子女勇於為作為人的尊嚴和公益,挺身而出,當為父母所樂見鼓勵;此正是國家社會所需之公民新血。

我的德國企業友人,自述滿十八歲生日,歡慶「成年」之次日上午,其母告以:"父母責任已了,你應該離開父母的家,自謀生活!"。

當日中午,友人已在外,與朋友慶祝獨立高飛,海闊天空。

傍晚,父親前來宿舍,欣慰祝福圓滿離家成功。友人,當時雖略有茫然,但是已無回家路,只有勇往向前行;求學深造學技都行,但是,心中有一強烈的渴望:"我是人,我就是我自己!"壯哉!

相關文章: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極道の國家和女人》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